拆解樓市假陽春 把握出貨逃生門
2023年3月1日

近日樓市出現「大陽春」氣氛,四大地產代理行率先睇好後市,惟業界人士提醒,通關效應未如理想、美國加息未停,加上未來一年海量供應即將湧現等負面因素,樓價未必在今年「觸底」,準買家或業主要評估入市風險,甚至把握現時這一出貨好時機。

樓市疲弱多時,業界憧憬今年樓價觸底反彈。然而「利好因素」真的利好嗎? (黃勁璋攝)
樓市疲弱多時,業界憧憬今年樓價觸底反彈。然而「利好因素」真的利好嗎? (黃勁璋攝)

撰文:郭顯通 本刊記者

通關效應、聯儲局主席疑似「放鴿」、疫情復常 ⋯⋯ 近日種種「利好因素」充斥樓市,二手市場開始出現業主反價成交報道,內地買家回港入市之說甚囂塵上,「2023樓市大陽春論」不脛而走〔表一〕。香港樓市真觸底回升了嗎?

Tommy(化名)是某代理行新界區經理級人馬,兩年間從只做一手盤,到後來不得不涉足二手市場增加生意額,近月連租盤都不放過。記者向 Tommy 查詢市道,他承認近日「生意好」,惟均是二手成交,一手市場水盡鵝飛,買家更清一色都是本地客。記者好奇,是自住還是投資需求?Tommy說,「無人買樓投資㗎喇。」

踏入2023年,樓市成交數字回升是不爭事實,十大屋苑1月成交更創「九個月新高」。

然而,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接受本刊採訪時提醒,這一波新高其實是「from a low base」。翻查土地註冊處資料,今年1月住宅樓買賣合約(一手及二手買賣)總計 3051 宗,比起去年底確有增長,惟曾煥平形容談不上非常樂觀,「97年前每個月成萬宗,即使以往較差月份都有五、六千宗,今天的新高其實好低。」原來自2021年11月起,每月成交與去年同期相比都錄得下降〔圖一〕,所謂「新高」不過是基數低。

樓市大陽春是假象

成交輕微回升卻仍然疲弱,另一邊廂樓價則持續下跌。差餉物業估價署1月公布去年全年樓價跌15%〔圖二〕,而據2月17日公布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(CCL),最新二手樓價報159.99點,短升兩周後跌破170點支持位,九龍樓價更回到2019年低位,曾煥平預計,今年全年樓價都偏軟,跌幅約10%。

眾多所謂利好因素之中,以通關效應最受市場憧憬。過去香港樓市深深受惠內地同胞強勁購買力,2月6日起,中港全面通關,大家都期待「北水南湧」,重振樓市,曾煥平卻一語道破,過去幾年的樓價升幅,根本不是內地客造成的!「由反修例運動開始,到2020年國內因疫情封控,直至近期才慢慢開放,其實國內客已經離開香港幾年,但2021年樓價照升喎。」他指出,2021年升幅,主要由本地用家支持。

若看稅務局資料,「買家印花稅」成交宗數的確在2019年開始急劇下降,截至去年一直在低位徘徊〔圖三〕,間接反映內地買家過去數年鮮有入市。

通關不等於通錢

曾煥平早在去年底就說過,「通關不等於通錢」。「國內自己經濟都出問題,封閉這幾年國內客的消費力早已大不如前。」中國央行數據顯示,去年全國人民幣存款增加26.26萬億元,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7.84萬億元,較去年急增逾倍,反映人民普遍看淡未來經濟及收入前景,寧儲錢不消費,更何況來港買磚頭?曾煥平對記者說,「你試下攞個相機去廣東道,包你影唔到以前名店門前人潮湧湧的光景。」通關也許有助零售、觀光,但是否可以舊夢重溫,依賴陸客「救市」呢?「好大疑問」。

曾煥平指出,樓市、經濟唇齒相依,救樓市等同救經濟。 (何澤攝)
曾煥平指出,樓市、經濟唇齒相依,救樓市等同救經濟。 (何澤攝)

——節錄自3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